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共话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
新华社杭州6月26日电(记者殷晓圣)“人工智能会消灭还是创造更多的工
2023-06-27新华社杭州6月26日电(记者殷晓圣)“人工智能会消灭还是创造更多的工作?”“虚拟世界能让人类更幸福吗?”“数字技术会让全球更割裂还是更融合?”……2023阿里巴巴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6月20日至21日在杭州举办。
(资料图)
会上,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全球前沿学科领域开创者与带头人、学界和企业界代表会聚西子湖畔,畅谈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韧性、复杂科学发展等全球发展议题。
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看来,人类历史已经证明,技术的进步不会减少工作岗位的数量,反而可能会缩短工作时长,“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趋势”。
对于虚拟世界是否能让人更幸福,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认为,这更多取决于人们能否与社区、家庭和朋友更深地联结,而非出于金钱等因素。
参加中国(杭州)数字·健康小镇开园仪式的嘉宾在小镇的成果转化区了解一套染色体人工智能诊断系统(2020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斯金表示,未来将诞生“人工智能咨询公司”这一全新行业,为无法自行研发但需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提供服务。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员工的工作模式,因此对员工进行及时培训十分重要。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认为,共同的“语言”带来链接。数字技术使用的是中文、英语之外的另一种世界性语言,如果善加使用,将会让世界更融合。
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认为,人工智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全新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甚至出现一些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新岗位、新行业。就像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初,再有想象力的人也无法准确描绘出如今的图景。
钉钉总裁叶军表示,AI等技术变革最重要的是要进入生产力环节,有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后,会涌现出更多能力。
“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但是我相信,人类比机器拥有更多的智慧,肯定能找到与人工智能、与机器和谐相处的模式。”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