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要向高质量发展跃升
自2020年以来,在俄乌冲突、全球经济衰退引发的能源危机,叠加越发迫切
2023-06-20(资料图)
自2020年以来,在俄乌冲突、全球经济衰退引发的能源危机,叠加越发迫切的气候问题以及中国政府承诺的“双碳”目标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迎来大发展。尤其是在中国,风光等新能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吸引其他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入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中。
能源转型最终将使所有国家都从中获益。而能源安全最佳表现形式是整个能源体系的脱碳。根据BP集团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23年中文版,在低碳能源强劲增长、电力和运输行业脱碳以及煤炭需求大幅下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碳排放在“快速转型”“净零”和“新动力”三大情景中均已大幅下降。在所有情景中,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一次能源来源。其中,在“快速转型”和“净零”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60%;在“新动力”情景下,风能和太阳能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不到10%增至50%以上,甚至有可能提升至65%以上。预计,中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到2050年,碳排放量降幅将超过50%以上。
国际能源组织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中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20吉瓦,是美国、英国、巴西和印度总数的1.5倍。可见中国在脱碳领域的改善速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都很快。
与此同时,“双碳”目标背景下,全球温控窗口收紧,如何采取行动增强能源系统韧性,实现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具体到中国,能源转型先立后破,意味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中国能源转型孕育出巨大的投资机会。据清华大学最新估算,全温室气体中和情景下,2020—2060年我国能源与电力部门总投资需求超过130万亿元。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光伏、数字化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低碳城镇化等领域绿色低碳投资潜力巨大。中国正陆续出台支持性政策工具加大绿色低碳领域投资力度,今后还需针对金融机构、金融监管等持续完善和加强政策制定,引导绿色投资。在此背景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开发成本不断下降、投资并购规模持续扩大的现状。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已经占据有利位置,不仅摆脱了来料加工的模式,更在关键的组件领域占据过半的份额。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大多数国家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能源独立的重要举措,国际上有声音认为,中国光伏巨头的扩产将导致光伏产业链进入产能过剩的周期,最终将在技术端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再加上技术迭代以及国际贸易挑战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光伏产业很有可能加速进入洗牌期。对此,中国能源领域人士认为,不仅是光伏产业,所有可再生能源都要向高质量发展跃升。我国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明确发展目标与原则,坚持新能源与其他行业、其他国家和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
从另一方面看,市场竞争加剧将有利于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在高起点上,也能够通过充分竞争与不断洗牌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从需求角度看,中国光伏产业也并未饱和,现在的关键是通过降本增效降低用电成本,这意味着光伏产业要不断进行内部革新与技术升级。
总之,尽管以光伏产业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周期中,但随着洗牌期的到来,将快速淘汰技术不够领先的企业,所以更应以高质量发展来应对即将带来的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