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天天报道:进击的一楼——底层高架空设计

来源:凤凰卫视 2023-05-06 14:15:25

底层高架空

“进击的一楼”


【资料图】

中国有一句老话:“万丈高楼平地起”,形象说明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也清晰勾勒出传统建筑的基本样态——拥有敦实、厚重的底层、基座,或者我们可以通俗地把它比喻为“结实的一楼”?这几乎是几千年来人类建筑的样板。但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某个时期开始,这种建筑形态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曾经最结实的底层,变成了这样。

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不是发现曾经最扎实的一楼,在这些楼里仿佛突然“消失”了一样?建筑主体与地面隔空拉开了一段距离,就像原地起飞,轻盈、大气而灵动。这就是我们本期节目的主角:进击的“一楼”——高架空设计,它不仅和深邃的建筑智慧连通,更悠关未来城市空间的拓展,它的故事,不容错过。

背景

底层架空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建筑点亮城市生活。在百花齐放的城市建筑设计中,底层高架空是最为吸睛的设计之一,它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带来无尽可能。

当我们谈起高架空设计源流,许多人都会提到一个闪亮的名字——勒·柯布西耶。1926年,这位39岁的天才建筑师提出了著名的“新建筑五要素”: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城市飞速发展。这片古老的土地成为最好的建筑实验田,各种为世界所瞩目的建筑设计如潮般涌现,建筑师们用设计智慧持续刷新中国城市的面貌,底层架空,是他们打造城市公共空间最为常用的设计元素之一。

这里是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它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大师——何镜堂。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何镜堂却巧妙地利用底层高架空设计,让这座公共建筑实现了自由、通透、轻巧,既有清新明快的视觉效果,又遮阳、通风、挡雨,充分满足了人们使用的舒适度。

通罗公共社区商场

泰国

泰国曼谷,这座典型的高架空建筑凭借独特的设计斩获了众多建筑奖项,它是一座公共社区商场。它打破了传统盒子型Mall的封闭模式,通过架空设计形成大面积挑高,运用阶梯元素打通了商户之间的屏障,融合室内外场景,营造出开放、通透且充满延展力的立体空间氛围,也为社区居民交往、集会等活动提供了开放场所。在解读它的众多建筑评论中,公认的一点是:它打破了曼谷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缺、公共空间缺乏的壁垒,为民众赋予了高品质的社交空间。

有意思的是,曼谷气候炎热,但建筑体却大胆地没有安装一台空调,单纯依靠巧妙的立体设计来解决通风降温、遮风挡雨的功能,这也使得它不像是一座商场,更像是一处开放式的民众休憩场所。在它的墙壁上,写下了设计者的初衷:“我们首要是创造一个社区,然后再考虑它是一座商场。”

哈德逊城市广场

美国

美国纽约,人口密度、商业活跃度均位于世界都市前列,建筑用地极其稀缺和昂贵,人们只能向天空谋求生存空间。而当纽约人都很难再挤出土地来继续修建摩天大楼时,城市更新成为新的出路。

曼哈顿远西侧海岸,这里过去有一片低矮老旧的火车站和铁轨,占地约11公顷,但车站仍在使用,不能拆掉用于盖房子,只能实施改造。高架空设计的种种奇妙之处,让疯狂的纽约客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创意:修一个巨大的“盖子”,把火车站架空起来,在架空层上修筑起新的城市综合体!

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博弈、规划和设计,耗资250亿美元,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人房产开发项目诞生了。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城市更新工程,在接近半个中央公园大小的地块上,巨大的架空层把火车站和铁轨包裹起来,摩天楼群在架空层上陆续建起,大批世界顶尖品牌进驻,住宅、学校、商业区域、公园和公共活动区域齐备,架空设计让这里成为真正的“天空之城”,也成为城市更新的又一范例。

香港

汇丰银行大厦

香港中环,寸土寸金的金融心脏地段,这里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架空层。

然而,这里的底层空间原本属于大厦私有,在中环这样的黄金地段,大厦没有把底层设计为营业厅,反而作了底层架空设计,免费开放给公众使用,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

汇丰银行总部大楼的私有空间公用,经历了严格的一系列程序。首先,业主和建筑师达成了共识,同意让出地面给公众;接下来,著名高技派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做出了精妙的设计:他把大楼底层架空,让建筑一侧山坡上的礼宾府,可以通过架空层,与建筑另一侧的皇后像广场连通,并且一直贯穿到海边的天星码头,让这片地域变成流动的公共空间。

而为了达成私有空间的公用,政府给予了什么奖励呢?因为架空层已经提供给了公众使用,政府于是允许建筑突破原有容积率,增加楼层数,作了一系列的补偿。

市场与政府合力,利用底层架空设计,打造了一则私有空间公共化的成功案例。其实这源于1962年香港引入的激励性政策,引导私人物业开放给公众使用,并相应给予奖励。而香港的这种激励机制,最早借鉴于大洋彼岸。

美国——花旗集团中心

在曼哈顿腹地,矗立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摩天大楼,花旗集团中心大厦,它拥有大尺度的高架空层,即使在落成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依旧吸睛。架空层高达 114 英尺,由9个巨型悬臂梁和一个中央核心组成,它们一起构成了建筑的支撑结构,成为当时建筑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在高架空层下,大厦将原本私有的下沉广场,提供给市民交流休憩使用,全天对外开放。同样共享的还有跨街区廊道,民众可以自由穿越中庭、通过廊道到达城市其它空间。

是什么让“纽约客”愿意出让私有空间?答案是POPS,纽约的公共空间奖励机制,通过出让私有空间为公众使用,获得一定的奖励。

而花旗大厦通过这次私有空间的公共让渡,获得了什么奖励?答案是大约17%的额外建筑面积,这也使得它突破原有限定高度,成为纽约当时第五高的大厦,名噪一时。

中国

城市更新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不断增加,当城市化率到达一定程度后,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资源限制将越来越明显。

以深圳为例,根据2020年底数据,深圳全市土地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其中未利用地面积仅剩121平方公里,约占6.1%,如果延续现有土地供应速度,现存的土地资源或许在10多年内就将消耗殆尽。类似情况在许多中国城市同样可见,如何拓展创新城市空间?特别是在城市单元更新时,去最大化土地价值?

近年,深圳、上海、成都、广州等一些中国城市已经陆续出台对于公共空间拓展的激励政策,鼓励对公共空间给予容积率的奖励。

这些城市的政策推行,当下大多处于细化和探索阶段,成功推行的案例不多。公共空间的鼓励类型如何界定,容积率的补偿如何量化,高架空空间能否不受建筑覆盖率指标限制?都是亟待界定的问题。

当精细化管理推进升级,这些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留给我们的,或许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我们将为这让渡出来的宝贵公共空间,提供怎样的内容?它肯定不会是传统的小区物业底部裙楼这么简单,它应该更为丰富、饱满和有趣,是一种为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而生的新型公共空间。

城市更新进程中,居民在告别老旧、拥挤、单一的住宅单元时,会发现多元立体的高架空空间新社区,为他们和城市带来了无数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例如,“双首层”的地面能创造出立体化的多元活动区域:在架空板下,它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成为文化艺术栖息地,为社区居民提供过去老旧小区无法提供的休憩、文体、社交场所。这不仅能够满足大众对城市空间的渴求,还可以大幅提升社区民众的生活品质。

而在架空层上,则是私密安静的生活社区,可以聚合科创、商办、住宅等多重生态,从而极大缩短城市通勤时间,真正实现“十分钟社区生活圈”。科技创新已被中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居创融合的高架空立体设计能否筑就城市科创新空间?

编辑:陈曼妮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